【學先進 鑄警魂】陳信友:堅守一方凈土 溫暖一方群眾 確保一方平安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為進一步加強全市公安機關典型宣傳工作,持續深化公安英模教育,切實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萍鄉公安開設【學先進 鑄警魂】專欄,擇優對全市各級公安陳信友,男,漢族,江西萍鄉人,1985年11月,中共黨員,本科學歷,2011年9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萍鄉市公安局安源公安分局后埠派出所副所長兼二南塘責任區社區民警。從警以來,陳信友心系群眾,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曾先后榮獲市局、分局優秀人民警察、優秀社區民警、群眾最滿意社區民警,安源區五星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萍鄉市最美聲音榜樣等榮譽,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獲市局嘉獎4次。

  穿著警服,帶著一支筆、一本社區民警工作日志,背著斜挎包,敲開轄區群眾的家門……每天清晨,社區民警陳信友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而這一干就是十年。作為一名社區民警,陳信友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基層,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融入到為民服務中,認真做好每一件家長里短的“小事”,用平凡的堅守,搭起警民“連心橋”,與轄區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在平凡的奔波里書寫不凡,漫長的歲月間守望初心。

  暖心為民 他是轄區群眾的服務者

  走訪轄區居民、開展安全檢查、幫扶困難群眾、調解矛盾糾紛、掌握社情民意、服務人民群眾……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服務更多的群眾,陳信友制定行程表,將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他的足跡無數次遍布每一個角落,因為愛轉,轄區內的情況都刻在了他的腦子里,轄區各項工作他不僅能做到“一口清”,還是一張“活地圖”,轄區有多少人口、多少學校、多少場所、位置在哪里,甚至是誰住哪里他都了如指掌。同事問起他過節不回家聚聚?他總是說,這里更需要我。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凡是解決不了的事情,群眾都愿意找他,只要能幫的他都有求必應,因此他的警務室每天都是熱熱鬧鬧、人來人往。“樓下有人打架,請趕緊來處理。”陳信友接到轄區居民電話后火速趕往現場,在現場看見杜某家里有幾個人扭打在一起。見他來了,打架者紛紛停手找他評理。原來倆鄰居因門口丟垃圾的事吵架,并升級為家庭成員一起參與的多人肢體沖突。陳信友看見有人受傷,一邊讓家屬立即帶傷者去醫院治療,一邊固定證據開展調查。為避免鄰里小糾紛導致雙方結梁子,陳信友多次往返于兩家從法理情等方面逐個講透利害關系,做通思想工作,最終,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走訪過程中,陳信友發現轄區有一名因嚴重的交通事故,導致顱骨大塊骨折,經治療留下難看的疤痕而一度非常自卑的青年男子唐某,從群眾口中得知其成天窩在家里,自從車禍后就沒出過一次門,活生生從一個陽光帥小伙變成了自怨自艾的“愁老頭”。陳信友不忍心看到唐某的處境,利用走訪契機,與他從開始的拉家常到后來的無話不談,想盡一切辦法開導他,在隔三岔五的走訪中慢慢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陪他出門曬太陽,陪他一起外出辦事,幫助唐某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漸漸地,唐某敞開了心扉,在陳信友的鼓勵下穿上紅馬甲成為義警隊伍的一員,主動要求參與巡邏,盡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聚微成炬,投入到無限的為民服務中。

  夯實基礎 他是轄區安全的守護者

  陳信友所服務的社區作為外來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治安形勢非常復雜,特別是對流動人員的管理,難度很大。面對困難,陳信友主動迎難而上,充分發動社區居委會的力量,讓居民主動申報出租屋外來人員,通過多方宣傳,讓村民認識到,只有申報好自己出租屋的外來人員,才能做好治安防控。有次,陳信友走訪時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一些年輕小伙叫了網約車,會在凌晨搬走租房內的電腦。陳信友早就對這些小伙產生了懷疑,他們屋內擺著好幾臺電腦,每日足不出戶,吃飯也靠外賣解決,對著電腦啥事不干。通過進一步調查,初步判斷這可能是一個電詐窩點。為避免打草驚蛇,陳信友帶領隊員在現場蹲點守候。凌晨2時,將這些正準備搬電腦離開的多名男子一舉抓獲,成功破獲一起信息網絡犯罪案。

  聽到老百姓一句句真誠感激的話語,成了陳信友夜以繼日砥礪奮進的一根根能量補給棒。

  務實推新 他是改革創新的實踐者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陳信友積極主動作為,創新“三級”責任包干制度,織密隊伍內部防護網,確保單位內部人員零感染。疫情期間,陳信友聚焦內部管理,創新以釘釘日志為抓手逐人逐項壓實責任,以每1名所班子成員包干3-5名民警,每1名民警包干3-5名輔警,分解全所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務和目標,以“人工+科技”手段流程管控,開發健康打卡日志,按包干責任表檢查核實。做好內部疫情防控的同時,他主動要求到疫情防控最前線工作,積極聯系協調衛生部門、社區干部處置涉疫警情幾十起。

  杜絕“民轉刑”事件,他全面梳理4年以來27288起警情,發現糾紛類案事件接處警數占全所糾紛接警總數68.5%以上,其中三大商圈(潤達國際綜合體、夢想天街、步行街)的矛盾糾紛突出。為解決這些痛點和難點問題,他創新三級聯調——構建警調新體系。對一般性的矛盾糾紛由社區民警主導社區干部調解,處置在小,化解在早;對重點矛盾糾紛及一級調解不成功的,由派出所副所長協同司法所等部門進行二級調解;對有群體性事件苗頭和重大隱患的疑難矛盾糾紛、多次調解未果的由派出所所長聯合律師進行三級聯合調解。通過內調解平臺+外聯動機制相互協同,充分發揮多級力量,進一步提高了調解效率,減少了轄區治安案件的案發率,確保矛盾糾紛不上交。

 

  在涉及民事、治安等復雜交織的矛盾糾紛時,利用“后埠派出所-雍文律師事務所”融解機制,通過律師現場答疑講解相關法律知識,使大多矛盾糾紛能夠在法律的框架下,通過講情、說理得以圓滿地調解和處理。今年7月初,轄區發生一起時間跨度長且化解難度大的糾紛。雙方當事人因男女感情且涉及民間借貸等多起民事糾紛,雙方及各自家屬亦參與其中,進而演化為伴有肢體沖突的矛盾糾紛。接觸過程中,雙方互不相讓,針鋒相對,陳信友邀請律師參與調解、現場普法,告知起訴成本和程序,分析事情利弊,經過多方耐心細致做工作,最終雙方達成諒解。

  在社區這一塊兒“責任田”上,陳信友始終辛勤耕耘,默默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安定和諧,他用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書寫著一顆為民、愛民、利民的赤子之心。(文/圖王婧、潘林、張穎健)

  值班編輯:肖哲

  值班審核:何柳斌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