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斬斷“職業閉店人”的退路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2月13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柳菁

  前一天還在正常營業,第二天就大門緊閉;辦理了儲值卡,過段時間再去看,卻人去樓空了?近年來,在美容美發、運動健身、教育培訓等領域不時出現誘導消費者辦卡充值,而后迅速更換法定代表人、股東,最終卷款跑路的現象。甚至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在維權的過程中,遇到了“職業閉店人”來操盤頂包,讓人吃啞巴虧。

  “他們圈錢,我負責閉店跑路。”“職業閉店人”通過收取服務費、中介費或轉讓會員費等方式獲利,專門幫助即將清算的企業“收尸”。

  卷款閉店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先以低價促銷吸引消費者辦理儲值卡,讓消費者為了“餡餅”而掉入陷阱。接著,通過策略性更換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及股東,找來毫無還款能力的人當“替罪羊”,原商家則金蟬脫殼,擺脫法律責任的束縛。最后,突然關閉店鋪,由“職業閉店人”接手處理后續事務。這一系列操作,不僅讓市場經濟秩序受到嚴重破壞,讓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更損害了所在地的營商環境。

  曾經,消費者在遭遇“職業閉店人”后,往往因為維權成本太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方面的漏洞,讓這些“職業閉店人”有了可乘之機。然而,如今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今年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出臺的《公司登記管理實施辦法》正式開始實施,對“職業閉店人”“公司注銷難”以及虛假登記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2024年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也對預收費用后卷款“跑路”行為明確了罰則。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清晰界定了實際、名義經營者以及幫助逃債人的責任。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為打擊“職業閉店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職業閉店人”主要是抓住預付卡制度讓消費“餡餅”變陷阱,一個蛋糕店都能搞預付卡,加油站、教育培訓更是重災區。單用途預付卡在我國正式監管始于2012年,當年商務部頒布了管理辦法,規定相關發卡企業應向商務部門備案,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防范資金風險。為了進一步破解預付卡問題,2013年,江西省商務廳制定了《江西省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登記的操作辦法》,以進一步規范發卡企業行為。

  但是,要徹底斬斷“職業閉店人”的退路,僅靠法律法規還不夠。監管部門需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提高違法成本。同時,消費者也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選擇商家,避免盲目充值。此外,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形成監督合力,讓“職業閉店人”無處遁形并受到應有的懲罰。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們不能讓“職業閉店人”破壞了市場的公平與秩序。消費者在市場經濟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消費者的權益必須得到有效保護。只有通過法律的完善、監管的加強和消費者意識的提高,才能讓市場回歸正軌,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只有當消費者能夠放心消費,不用擔心商家突然消失,他們的消費積極性才會提高,消費市場才能更繁榮。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郭寧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