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強代表的“數字心聲”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2月2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位于江西省撫州市的“宗強班”大廳內,磁石式電話、尋呼機、5G手機、衛星電話都陳列其中,展示出一條中國通信的發展軌跡。墻的另一側,整齊擺放著5G戶外太陽能供電板、無線隔離罩、PDH光端機帶外監控模組等創新項目產品成果。

2月15日,江西撫州宗強勞模創新工作室內陳列的創新項目產品成果。朱瑩 攝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自古以來,通信在民眾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中國電信撫州分公司“宗強班”班長宗強今年已54歲,自幼在郵電大院長大,扎根信息基礎設施崗位34年。
從青蔥年華到兩鬢飛霜,從見字如面到萬物互聯,他親歷了通信業從撥號上網到萬兆光網、2G到5G的飛速發展。

宗強(左二)在工廠和團隊優化5G+工業互聯網產線流程。(受訪者供圖)
“起初,國內信息通信設備依靠進口,我白天跟著師傅調測設備、處理故障,晚上在操作間拿著字典翻譯相關文檔,鉆研技術,筆記做了一本又一本。”宗強說道,他走遍了數千家客戶單位,免費幫助客戶做好信息化服務支撐3000余項,開通各類專線電路1萬多條,排除網絡障礙3萬多起。
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引擎。
走進江西省撫州市雙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智慧工廠,智能機械臂精準抓取零部件,自動化包膠設備緊密纏繞,焊錫工藝精準無誤,每條生產線的運行情況、各項生產數據實時顯示在電子屏幕上,一目了然。該公司生產總監曾如猛說,得益于數字化轉型,2024年,該公司營業收入超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
這是宗強和團隊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縮影。成立于2021年的“宗強班”為數字化而生,組建了跨專業、跨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創新聯盟中心,引導制造業“上云用數賦智”,實施“智能制造升級”。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曾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加快數字工匠集聚培養”的有關建議。次年,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將“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列在六大重點任務之首。
如何與“數”俱進?如何創造更多DeepSeek?宗強認為,數字鴻溝現象仍然較為突出,讓“數字鴻溝”變為“數字紅利”,要將數字素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展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數字技能培訓,共享數字時代發展成果。
數據安全也是宗強將帶上今年全國兩會的重點建議之一。他通過一年走訪調研發現,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面臨嚴峻考驗,個人信息泄露、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他呼吁,完善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監管體系,打擊數據泄露、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今,宗強依然每日工作在信息基礎設施服務一線。2025年農歷除夕這天,他早早來到值班機房,查看網絡告警工單、檢查應急保障設備,這是日常工作流程,如以往的33個除夕。
宗強說,他將帶著民眾的“數字心聲”履職盡責,“我就是個平凡人,希望能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貢獻力量,為民眾更好享受美好數字新生活尋良策、探新路”。
【手記:于平凡中見微光】
2月中旬,贛北陰雨連綿。我抵達撫州市時,宗強獨自一人站在出站口對我招手,簡單問好后便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的周末”。
對宗強的采訪,從春節前開始溝通,他年后集中調研、匯報,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仍抽出空單獨接待作者,以便進行深入溝通。事實上,他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崗位上,自1991年參加工作起,除夕、春節都在機房值班。
即便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在聊天過程中,宗強始終自稱是“典型理工男、普通人”,希望通過媒體為中國通信事業發展、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鼓與呼。
“宗強班”內,滿墻都是團隊的證書獎牌、創新項目成果,隨手拿起無線隔離罩,從如何組裝、應用何處,宗強如數家珍。他的理念是,創新是基于解決問題、產生價值,而非擺在工作室看。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宗強身上能看見改革開放后中國通信事業的變遷脈絡,他既是見證者、參與者,亦是受益者、推進者。從機房、操作間走出,將基層一線的呼聲轉化為建言良策,帶到人民大會堂,于平凡中見微光。(朱瑩)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