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江西這項工作再創新高
來源: | 日期: 2025年03月11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本報訊 葉明、全媒體記者章娜攝影報道: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布了2024年度國家公路網技術狀況監測結果,江西高速綜合排名位居全國第二,路面狀況位居全國第二,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江西高速深耕精細養護、綠色養護、科技養護等領域,大力推進養護管理變革,道路路面技術狀況水平持續保持全國前列,橋梁、隧道等養護水平實現質的躍升,為公眾美好出行提供了安全、暢通、舒適的出行環境。

精細養護,路面技術狀況連續6年位居全國前三
堅持主動養護、預防養護和全生命周期養護理念,全年主動日常灌縫50余萬米,采取就地熱再生、廠拌熱再生、廠拌溫再生等綠色低碳技術實施千余公里路面預防養護,開展了約500公里修復養護,實現了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95;據統計,近四年完成了就地熱再生近150萬平方米、廠拌熱再生200余萬平方米等,綠色再生技術實施總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長期穩定在95及以上,路面行駛質量得到有力保障。過程中嚴控路面養護各項工序,實施路面養護工程所需原材料實行統一集中采購,經過路段中心、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和第三方單位現場進行統一核定后方可進場。在養護基地開展養護安全生產數字中心建設,強化養護生產集中化、遠程化監管,系統根據多項指標設置預警閾值,在生產工藝不合理時進行多指標預警,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為項目實施指標精確控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精準提升,橋隧養護水平大幅進位
自2022年起,持續推廣特殊橋梁、隧道“橋隧長制”,通過“一橋一橋長、一隧一隧長”,與路段中心、專項管理部、養護所和養護站形成層層把關、各司其職管理機制,充分做好橋隧的技術狀況認定、病害處治、風險防控、預防養護、養護新技術應用等工作,結合橋隧管理提升監測評比,深入推進橋隧的閉環管理、長效治理和可持續發展。
在都九高速鄱陽湖二橋試點無人機智能巡檢,建立了構件級的橋梁輕量化BIM模型,通過AI識別采集原始數據1萬余條,及時組織現場實施、保持良好功能狀態。結合日常巡查、經常檢查和定期檢查等基礎數據,全年累計實施1200余座橋隧病害處治,一、二類橋梁比例100%,一、二類隧道比例99%。
深度變革,養護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2024年江西三輪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道路通行應急處置得到交通運輸部公路局“隨下隨清、雪中路通、雪停路凈”的高度表揚;根據養護所、站的地理位置,進行西北(重點區域)和東南(一般區域)劃分,實施應急搶修機械、設備標準差異化配設,持續增強區域針對性、提高協同靈活性。
完善路橋隧養護決策分析系統,實現了基于大數據的養護輔助決策分析功能,資金匹配度超90%。強化了養護成本管控,組織編制了《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清單及計量規則》,統一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清單子目及計量規則,開展高速公路養護定額研究。
推廣路面智能巡檢,以時速100公里,自動識別路面坑槽、裂縫、跳車等病害,并自動派單啟動維修流程,使日常巡查速度提升60倍以上,準確率達90%以上,目前累計巡查里程達50余萬公里。實施養護智慧作業區,通過定位標志牌、安全錐、智能攝像頭等裝備,實現施工作業區展示,向導航等App推送施工作業信息,提醒司機提前減速安全通過施工區域,為通行和施工提供“智能”防護。
值班編輯:奚同北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