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回流藥”掏空醫保救命錢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4月03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蘭春

  醫院門口公然張貼“醫保取現”“高價收藥”等小廣告,僅憑收藥人開具的“小紙條”就能購買到處方藥,假處方竟出自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成立的一家外省綜合性醫院……近日,央視新聞報道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藥店、藥販子與參保人員違規進行“醫保取現”交易的情況,再次將“回流藥”問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報道揭露,這些不法分子通過偽造處方、虛開藥品等手段,大肆騙取醫保基金,嚴重擾亂了醫藥市場秩序。

  網友議論紛紛——“‘回流藥’要不得,藥品還得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為何這種行為屢屢出現,侵蝕醫保基金”“倒賣‘回流藥’觸及了醫保底線”。

  近年來,隨著醫保報銷水平不斷提高、醫保目錄內藥品范圍逐步擴展,特別是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的穩步推進,參保人員買藥用藥更加便捷。這些政策在帶來實惠和便利的同時,也讓一些不法分子動起了“歪心思”。

  據央視新聞報道,一些醫院、藥店、藥販子與參保人相互串通,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醫保套現”黑色利益鏈。收藥人通過張貼“醫保取現”小廣告,吸引參保人前往指定藥店,利用醫保購藥后套現。隨后,這些被回收的藥品經中間人轉賣給供貨商,供貨商再將其銷售給衛生院、私人診所和藥店,最終這些藥品又回流到患者手中。

  在這條灰色產業鏈中,各方交易看似“各取所需”,實則“各受其害”。參保人雖然獲得了現金,卻提前透支了未來可能用于救命的醫保資金;藥店表面提升了銷售業績,實則突破了職業道德和法律底線;基層醫療機構和診所通過違法手段牟利,背離了“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

  深入剖析可見,藥品經多次倒手回流市場后,其質量安全完全失去保障。特別是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等高價藥品,因其變現容易,往往成為“醫保套現”的主要目標。一旦患者因使用這些藥品受到傷害,由于流通環節混亂,幾乎無法通過藥品追溯體系追責。

  要防止“回流藥”掏空醫保“救命錢”,需多管齊下。參保人務必妥善保管好自身的醫保憑證和個人信息,絕不能因一時貪圖小利而喪失原則,參與“回流藥”交易。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若發現包裝存在破損等異常情況,務必提高警惕,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

  醫療保障部門必須有“刮骨療毒”的決心,對“回流藥”黑色產業鏈要斬草除根。

  一方面,要明確藥品報銷的具體范圍和標準,盡可能壓縮因政策界定不清而產生的套利空間;另一方面,要嚴格把控醫保定點機構的準入門檻和退出機制,構建一套嚴謹的考核評價體系。一旦發現機構存在違規操作行為,立即采取“一票否決”措施,取消其醫保定點資格,從根源上凈化醫保服務環境。

  醫保基金的安全防線,絕不允許任何不法分子從中作梗、肆意破壞。只有堅決斬斷那些伸向醫保基金的“黑手”,才能保障醫保制度的公平、公正與可持續性,讓醫保真正成為守護民眾健康的“堅固堡壘”。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朱曉暉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