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白居易畫傳》:在詩畫間重逢白居易
來源: 江西美術出版社 | 日期: 2025年04月16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白居易畫傳》
著者:朱虹 張雷
責任編輯:姚屹雯 李安琪 肖杰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5年3月
ISBN:978-7-5802-0160-7
定價:48.00元
在中國文學史上,白居易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是“詩仙”“詩王”“詩魔”,也是后人眼中的“世間第一有福人”。他憑借卓越的才情與獨特的詩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畫傳系列”再推新作《白居易畫傳》,該書以文字為弦、圖畫為音,圖文并茂地將白居易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一生娓娓道來,帶領讀者跨越千年時光,與這位文學巨匠重逢。
文字再現鮮活人生
《白居易畫傳》摒棄了年譜式的平鋪直敘,而是充分結合白居易的詩文作品,如同精心拼合一幅宏大拼圖,將他成長歲月的點滴、仕途之路的坎坷起伏以及文學創作的演變歷程等,細致入微地組合起來,呈現出一個飽滿、鮮活的人物形象。比如書中刻畫他少年時因讀書太刻苦,“口舌成瘡,手肘成胝”,讓我們看見天才背后的勤奮。又如寫他任諫官時,敢在朝堂上直面皇帝進言,毫不退讓,又讓我們看見他的剛直不屈。而描寫白居易被貶期間在《琵琶行》中感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時,書中不僅闡述詩句本身的意味,更深入描繪他當時的生活困境,以及在這般逆境中,他如何從最初的憤懣不平,逐漸沉淀、轉變為對人生的深刻洞察與感悟。這些細膩的描寫,成功地將歷史上那個遙不可及的大詩人,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白居易〈琵琶行〉冊》 明 董其昌
古畫映照時代光影
書中所配的70余幅古畫圖片,為讀者理解白居易的人生與作品帶來了身臨其境的體驗。如在解讀《琵琶行》時,唐寅的《琵琶行圖》為詩歌中那段動人的琵琶演奏與身世訴說營造出了絕佳的情境,仿佛將我們帶入那個“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月夜。白居易晚年在洛陽香山與友人聚會的情景,是后代畫家喜愛的主題,如書中呈現的明代謝環《香山九老圖》:幾位老者圍坐一處,或吟詩賦詞,或品茶論道,畫面氛圍與他 “心泰身寧是歸處” 所傳達出的淡然心境完美契合。這些古畫承載著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但都能一定程度上幫助讀者 “親眼目睹” 白居易所處的時代:宮廷的威嚴、市井的煙火、自然的秀麗,都在畫中一一浮現,讓白居易的人生經歷變得更加真實可感。

《琵琶行圖》 明 唐寅
故事激發心靈共振
合上《白居易畫傳》,讀者不禁會發現,白居易的人生經歷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可能面臨的抉擇與困境。他心懷 “兼濟天下” 的宏大抱負,為世間疾苦發聲,寫出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這樣飽含對百姓深切關懷的詩句。然而,當陷入困境時,他又能調整心態,為百姓創造福祉的同時,寫下“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在山水之間尋得內心的寧靜。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堅守,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人,如何在復雜多變的時代浪潮中努力尋找內心的平衡。這種 “接地氣” 的人生態度,遠比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傳奇形象更能打動人心。原來,偉大如白居易,同樣會為生計煩惱,為理想掙扎,卻始終沒丟了心里的那份熱忱。

《香山九老圖》(局部) 明 謝環
《白居易畫傳》不是一本厚重的學術著作,卻在用詩與畫解讀白居易的過程中,讓千年前的詩人走進了當代人的生活。如果你曾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美好打動,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駐足,那么這本書會帶你走進詩句背后的故事,看見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白居易。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品讀這樣一本書,就如同在繁華都市中尋得一片綠蔭,靜靜聆聽一位歷經滄桑的老朋友娓娓講述他一生的故事,在感受他人生起伏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一次深度的沉淀與洗禮。
值班編輯:奚同北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朱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