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地多部門積極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不斷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

來源:      |    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一流的營商環境如同沃土,滋養著萬千企業茁壯成長。而金融,恰似土壤中的養分,源源不斷地為企業注入發展動力。今年以來,我省各地金融機構和職能部門積極開展金融創新,通過精準施策、全鏈條服務,將金融活水引入實體經濟“毛細血管”,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科創積分貸”為科技型民營企業提供無抵押貸款支持,“首貸戶”補貼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特色產業貸”精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一系列金融創新舉措,正激發企業前所未有的發展活力。文/鄒佳貝 本報全媒體記者陳陽

  “84.282分換來了1000萬元貸款”

  “84.282分換來1000萬元貸款,知識產權的‘含金量’從未如此實在。”在江西紅一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專注于水稻育種攻關,企業負責人手持“科創積分貸”授信通知書感慨道。

  面對科技型企業的“成長煩惱”,贛州市章貢區創新構建“科創積分貸”信用評價體系,將實驗室的創新活力轉化為生產線的金融“活水”。

  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缺抵押”的共性難題,章貢區著力構建“政銀企擔”協同機制,打出“增信、擴面、降本”組合拳,推出“科創積分貸”等特色信貸產品。目前,該區已為21家科技型民營企業提供無抵押貸款2.9億元,有效為企業“輸血供氧”。

  省內金融機構也紛紛推出創新舉措,助力科技金融發展。招商銀行南昌分行為科技型企業量身打造“科創貸”融資產品,無需抵押物、審批高效。與傳統銀行審批模式不同,該產品更關注企業的科創屬性和成長潛力,通過“資質分+風險分”雙維度評分。江西力沃德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需求較高但缺乏抵押物,傳統授信產品難以達到條件。而“科創積分貸”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僅用4天完成審批,1天實現線上放款。

  中信銀行南昌分行則聚焦科技型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經營痛點,推出專屬金融產品,創新審批模式。該行推出的全線上、純信用、隨借隨還的“科創e貸”,以及不唯歷史業績和擔保條件的“投貸聯動積分卡”審批模式,深受企業青睞。其中,“科創e貸”已為省內上百家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超12億元,“投貸聯動積分卡”則為6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授信1億元。

  科技型企業普遍面臨“輕資產、重智產”“少抵押、無擔保”的融資難題。我省金融機構推出的“科創積分貸”“科創貸”“科創e貸”等產品,突破傳統信貸模式,降低對抵押物的依賴,轉而依據企業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創新指標進行授信,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業融資困境,贏得企業廣泛好評。

  銀行敢貸,政府敢補,小微企業受益

  與科技型企業類似,許多新設立的小微企業因銀行流水不足、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普遍面臨融資難題。

  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豐城市制定出臺《“首貸戶”貸款貼息和擔保費補貼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實施“首貸戶”貸款貼息和擔保費補貼政策,助力企業發展。

  “這次我們不僅順利通過申請,獲得擔保費補貼,還成功獲批200萬元貸款,化解了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豐城市廣聚源再生金屬回收公司相關負責人分享了貸款到賬的喜悅。

  針對“首貸戶”特點,豐城市結合本地企業需求,與合作銀行聯合推出額度在200萬元以內的純信用擔保產品,如“饒邑貸”“交邑貸”“郵邑貸”“中邑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精準支持本地小微企業發展,激發市場活力。

  在贛州,當地農商銀行從擴大內需和穩定就業的角度出發,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持續優化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增強小微企業的金融獲得感。通過推進鄉村振興整村授信、支小支微普惠授信,當地農商銀行大力實施以貸款擴面為核心的“客戶三年翻番工程”,將各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街區的商戶、各園區的企業分別納入集團客戶管理,采取“一月一村一街一業”整體推進模式,主動上門提供批量調查、批量授信服務。

  同時,該行充分利用貨幣政策工具,積極爭取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信貸資金。對暫時經營困難但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堅持不壓貸、不抽貸、不停貸,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無還本續貸、轉貸或展期等紓困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面對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金融管理部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企施策、因行業施策,引導金融機構量身定制金融產品。人民銀行江西省分行在首貸拓展、融資對接、產品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例如創新開展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首貸戶培育行動,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無貸戶名單庫,整合省市縣多層級資源,推動數萬戶從未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支持。

  以金融創新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事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然而,對于大多數處于數字化轉型初期的制造業企業而言,由于網絡化、智能化基礎薄弱,首要任務便是采購或搭建先進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和網絡基礎設施。這部分資金投入卻讓眾多具有強烈轉型意愿的中小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滿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融資需求,助力其快速走上數字化發展道路,正考驗著各地金融系統的智慧與擔當。

  針對這一難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省財政廳聯合推出江西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性信貸產品“數轉貸”,旨在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該產品重點解決企業在“智改數轉網聯”過程中采購設備、軟件、數字化診斷、設備集成及相關服務的資金需求,為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注入關鍵資金要素。

  以景德鎮市為例,當地一家陶瓷酒瓶生產企業近日獲得500萬元“數轉貸”支持,專項用于企業數字化轉型。預計項目實施后,企業綜合成本將下降70%。

  分宜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出臺《“鈐數貸”金融政策實施方案》,加大對設備更新及“智改數轉”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當地已向8家企業發放貼息貸款3970萬元,帶動88家企業啟動數字化改造,成功培育50余家L6級以上企業。

  萍鄉市則通過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創新推出“萍數貸”金融服務試點。該市已協調金融機構向75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授信24.03億元,實際發放貸款14.3億元,為數字化改造提供了堅實的要素保障。

  據統計,全省已有20余家金融機構推出“數轉貸”“數轉險”等90余款相關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資金超百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困境。

  正所謂“始于微末,發于華枝”。我省金融機構和相關部門通過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實體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今年一季度,全省上下聚焦強產業、擴消費、穩投資、促轉型,推動經濟延續向好態勢,實現良好開局。

  值班編輯:奚同北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朱曉暉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