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鹵西施”王子怡:南昌妹子在溫州“煮”出幸福生活
來源: | 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圖 周澤涵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段萍
浙江溫州瑞安市街頭,來自江西南昌的26歲女孩王子怡,在異鄉擺攤7年,從凌晨賣粥遭冷眼到轉型賣熱鹵,從組建團隊創業到短視頻平臺收獲49.3萬粉絲,她用勤奮和堅強書寫了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日前,記者走近這位“熱鹵西施”,了解她背后的堅持與夢想。

◎南昌18歲女孩異鄉打拼
王子怡是南昌人,家中共有6口人,四個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二,也是家中的二姐。由于弟弟妹妹都還年幼,母親需要留在家中照顧孩子,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親維持。為減輕家里負擔,2017年,18歲的王子怡毅然決定外出務工。
王子怡選擇去浙江溫州瑞安市,那里有親戚開了一家紙箱廠。工作一段時間后,她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她開始在仙降工業區擺攤賣粥和熱鹵。擺攤的位置很重要,直接影響經營收入。為搶得到好位置,王子怡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6點必須趕到現場搶攤位。
“那時經常搶不到好位置,后來去步行街小巷子路口擺攤,旁邊店鋪的老板覺得影響他生意,那時真的感覺很委屈。”王子怡回憶創業時的艱辛唏噓不已,當時家人都勸她放棄,畢竟她年紀輕輕,選擇找一份工作,當一個上班族,更穩定也更輕松。
但王子怡不愿放棄心中的那個夢想,堅持朝既定的目標走了下去。


◎從“賣粥西施”到“熱鹵西施”
2019年,王子怡隨手記錄的擺攤日常短視頻意外走紅,“賣粥西施”的稱號不脛而走。“我沒想到居然火了,還有人說要找我學習擺攤賣粥。”王子怡笑著告訴記者。
2020年,王子怡發現當地沒有人賣熱鹵,于是找一名南昌師傅學習制作熱鹵,從此攤位上新增了熱鹵食品。“開業首日就賣了1500元,其中鹵粉特別受歡迎。”她興奮地說。此后兩年,她過著上午賣粥、下午賣熱鹵的忙碌生活。
2022年,王子怡不再賣粥,開始專注于熱鹵生意。這時有顧客反映說:“你做的熱鹵太辣了。”王子怡立即修改配方,降低辣度,將家鄉南昌的重口味熱鹵改為清淡口味。她還研究了一下金湯熱鹵粉,創新售賣模式。“我們主打的就是經濟實惠,6元一份的熱鹵粉,1元1串的熱鹵,讓顧客既能吃好又能吃飽。”王子怡說,口味經過改良,回頭客越來越多,有的老顧客帶著新顧客光顧,有的顧客下班后特意騎趕來打包一份回家。王子怡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下午5點出攤,結果2個小時就全部賣光,收入1700元。“我們鹵粉的名氣出去之后,每次一出攤都會圍滿了顧客。”就這樣,“賣粥西施”王子怡又多了一個“熱鹵西施”的稱號。

◎“等時機成熟,還是想回家鄉發展”
奮斗路上,王子怡不僅收獲了事業的成功,更與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攜手同行,在飄香的鹵味攤前譜寫了幸福戀曲,如今已有了愛情的結晶。
創業征途,真摯的伙伴情誼也是難能可貴的。王子怡夫婦有時人手不夠,背靠背經營的周先生經常主動幫他們照看攤位。他們忙得不可開交之際,周先生總會及時出現,或幫忙切菜配料,或協助打包外賣。經年累月的情誼,最終轉化為并肩同行。相識5年的伙伴決定攜手創業,共同經營龍蝦生意——王子怡夫婦潛心鉆研龍蝦口味,周先生則負責前臺銷售。
王子怡的創業故事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習者。面對求教者,她傾囊相授,不僅線上線下傳授和推廣技術,還分享自己創業路上踩過的“坑”,讓大家少走彎路。“其實,起初我也曾猶豫過。”王子怡坦言,“當年賣粥時就有人來學手藝,可我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自己生意會變差,就多次拒絕了。但對方鍥而不舍,最終用誠意打動了我。”這些年的打拼經歷讓她明白了,創業路上需要互幫互助。如今她也算事業有成,愿意把推廣技藝作為回饋社會的方式,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創業者。
如今,王子怡夫婦已在當地落戶,有了房子和車子,一家四口住進了三室兩廳的新家。她的攤位增加到5個,累計招收學員數百名。“用4個字來概括我這7年,就是苦盡甘來。”
談到對未來的規劃,王子怡表示暫時還是繼續深耕當地市場,但始終心系故鄉,“等時機成熟,我還是想回家鄉發展”。
值班編輯:奚同北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朱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