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登記條例》頒布22年 一紙婚書背后的時代變遷

來源:      |    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趙瓊

  近日,修訂后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此次修訂是我國婚姻登記制度22年來的重大調整,通過取消戶口簿、實現全國通辦、強化數據核驗等舉措,婚姻登記的便利性極大提高。這些年來,婚姻登記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釋放了什么信號?對人們的婚戀觀和家庭觀將產生哪些影響?記者對此展開了采訪調查。

  ▲一對新人在辦理婚姻登記

  A 材料之變:登記材料不斷簡化

  1993年,南昌市西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與南昌市東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先后設立,這也是南昌最早的一批民政局婚姻登記處。

  “在結婚登記處設立之前,南昌居民辦理結婚主要是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等地。”東湖區婚姻登記中心副主任萬義鷹介紹。據他回憶,早在20世紀90年代,去民政部門登記結婚之前,需持“婚姻狀況證明”;在單位開這項證明之前,當事人須寫一個“申請”——向領導申請結婚,由領導簽字。

  根據1994年民政部頒布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當事人結婚時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申請時必須持有“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

  直到2003年10月《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婚姻狀況證明”被取消。辦理結婚登記時,要出具的證件及材料變為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及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萬義鷹說:“取消婚姻狀況證明,不僅放開了結婚的自由度,也保護了當事人的隱私。”最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規定,不再需要提供戶口簿

  此外,自2023年6月1日起,我省在江西全省范圍內實施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含補辦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同步實施婚姻登記“省內通辦”試點,目前已為827對新人辦理“跨省通辦”結婚登記業務。

  南昌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表示,婚姻登記的不斷優化,是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見證,也是對人口流動現狀的適應,其背后體現的是政府公共服務的優化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B 結婚證之變:從“獎狀式”到“護照式”

  你知道結婚證有多少個版本嗎?青云譜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婚俗博物館展示了十余張不同時期的結婚證:從民國時期的一紙婚書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結婚申請書,再到七八十年代的“獎狀式”結婚證……婚姻登記證的每一次“換顏”都見證時代變遷。

  “嘉禮初成,良緣遂締。情敦鶼鰈,愿相敬之如賓;祥葉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結鸞儔,共盟鴛蝶,此證。”在民國時期,一紙婚書記錄了美好的愛情。在《福祿鴛鴦》結婚證書上,還會寫明結婚人、證婚人、介紹人、主婚人等信息。在20世紀50年代,結婚需要先提交結婚申請書,再辦理結婚手續。

 
 ▲民國時期的一紙婚書 

  ▲結婚證

 

  據悉,從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施至1986年《婚姻登記辦法》頒布前,結婚證多為“獎狀式”,全國沒有統一樣式。結婚證上多印有和平鴿、稻穗、棉花、并蒂蓮等充滿濃郁民族風格的圖案。結婚證上,新郎新娘的名字開始并列在一起,體現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婚姻關系。20世紀80年代初的結婚證,為了攜帶方便,樣式由“獎狀式”轉變為“護照式”,同時添加了男女雙方照片。

  2004年1月1日起,全國啟用了新式婚姻登記證,顏色由大紅色變為棗紅色,封面上有國徽圖案,頁面有防偽水印和花紋,豎排版改為橫排版,同時增加全國統一編號。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8月6日,福建、江西、江蘇、浙江、重慶5省市上線了電子結婚證。

  C 場景之變:把結婚登記點搬進景區

  “沒想到這里還有一個結婚登記點。”4月18日,位于八大山人梅湖景區的非遺博物館,營業不久的青云譜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梅湖登記點迎來不少游客參觀。當天,有兩對新人在這里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

  ▲南昌市青云譜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梅湖登記點迎來新人辦理結婚業務

  來自新疆的游客王先生走進去才發現是婚姻登記點,他頗感意外。里面還展示了舊時的結婚家具,電子屏上寫著“婚姻自由依法登記”。王先生告訴記者,30多年前他與愛人是在當地政府大樓辦理結婚證的,“現在把結婚登記點搬到旅游景點,很美好!以后女兒結婚時,我會推薦她來”。

  青云譜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副主任蘆亮介紹,該處結婚點于今年3月31日開始運營,營業時間為工作日,特殊節假日除外,旨在打造溫馨舒適的登記環境,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感受新時代婚俗文明禮儀。

  據悉,去年10月開放的坐落于國家4A級景區——原城紀景區的南昌縣婚姻登記處,憑借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和精心設計的打卡點,成為景區內一個重要景點,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觀。

  D 儀式感之變:南昌“結婚誓言”在全國推廣

  在婚姻家庭服務方面,《結婚登記條例》明確,婚姻登記機關應當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充分發揮婚姻家庭輔導師等專業人員和其他社會力量在婚前教育、婚姻家庭關系輔導等方面的作用。

  “早在1994年,我們登記處已經開始提供婚前教育服務了,只不過那時候以播放錄像或電視的形式,教新人如何處理家庭事務及生活事務。”萬義鷹介紹。

  在優化婚姻登記服務方面,《婚姻登記條例》明確婚姻登記機關可以結合實際為當事人提供預約、頒證儀式等服務,鼓勵當事人邀請雙方父母等參加頒證儀式。

  頒證儀式是何時開始的?據了解,青云譜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自2003年起就建立了專門的頒證大廳,懸掛國旗、國徽,有簡短但內涵深刻的“結婚誓言”。新人在頒證員的帶領下,面對國旗、國徽,莊嚴宣讀“結婚誓言”,再頒發結婚證書。此舉極大地增強了新人對婚姻的責任感,贏得了新人的一致好評。

  2010年,民政部為增強新人婚姻家庭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進一步規范結婚登記頒證儀式,向全國推出了4個版本的結婚登記辦證詞。其中的推薦版本4,就來自南昌市青云譜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

  專家:婚姻登記從“管控型”向“服務型”的轉變

  江西省婚姻家庭協會秘書長葉梓表示,過去20余年來,我國婚姻登記經歷了從“管控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從手續簡化到技術賦能,再到服務升級,婚姻家庭輔導、離婚冷靜期等制度嵌入,體現了對婚姻全周期的關懷。此次修訂標志著婚姻登記徹底告別“紙質證明時代”,進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新階段。

  此次《結婚登記條例》頒布釋放了什么信號?她認為,在婚俗改革深化上,取消戶口簿既解決“結婚需父母同意”的實踐爭議,也傳遞“婚姻自主權”法治精神,呼應民法典婚姻自由原則;同時,在人口發展戰略上,降低結婚行政成本、支持流動人口婚育,與生育政策調整形成配套。此外,民政與其他相關部門數據核驗聯網,建立婚姻誠信記錄體系,防范重婚、騙婚等風險。

  在葉梓看來,條例的修訂也對婚姻的穩定性及婚戀觀帶來深遠影響。降低婚姻門檻方面,跨省通辦使“漂一族”結婚成本下降,預計將促進流動人口婚姻登記需求釋放;同時,在重塑家庭關系方面,戶口簿退出婚姻登記環節,可能弱化傳統“家族聯姻”觀念,推動核心家庭獨立性提升;在數字信任建構方面,全國數據核驗系統將婚姻誠信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倒逼婚戀雙方增強責任意識。

  值班編輯:奚同北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朱曉暉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