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閱讀”解鎖千年錢幣密碼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4月2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段萍攝影報道: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活動期間,南昌市圖書館聯合南昌高新外國語學校和經開區樵舍第二小學,走進南昌市金九福錢幣博物館,開展“行走的閱讀”館校聯動活動。活動期間,學生們觀摩了貝幣、五銖錢、交子、人民幣等不同歷史階段的貨幣形態,從商周貝幣的原始交易到紙幣誕生的金融變革,從錢幣紋樣中的藝術表達到家國歷史的滄桑印記。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同學們身著印有“行走的閱讀”統一字樣的文化衫,排隊依次走進金九福錢幣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由歷代錢幣圖樣組成的大型背景墻,五銖錢、“金錯刀”“開元通寶”,這些平時只在歷史教科書上看到過的錢幣,在這里終于有了一次真正意義上零距離接觸。當看到展柜中一枚熠熠生輝的“康熙通寶”時,一位學生壓抑不住心中驚喜:“我家里也保存著這樣一枚銅錢,一模一樣!”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隊伍沿著展館長廊徐徐前行,依次參觀中國歷代貨幣、紅色金融貨幣和江西地方貨幣三個展區。在中國歷代貨幣展區,商周時期斑駁的海貝、骨幣旁靜靜躺著楚國的鬼臉錢,漢代五銖錢在特制燈光下流轉著冷冽銀輝,玻璃展柜中的一枚枚錢幣如同打開的時光卷軸。在紅色金融展區,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的“伍分”紙幣在玻璃下泛著暗紅,紙幣正中列寧頭像的鋼版雕刻紋路依然清晰可辨。講解員輕點觸摸屏,湘鄂贛省工農銀行發行的壹元布幣頓時在虛擬現實中展開——粗棉布上的靛藍印章與“打倒經濟封鎖”標語,無聲訴說著特殊年代里貨幣戰場的硝煙。
參觀完博物館展區,學生們圍坐一堂展開閱讀分享會。本次分享的主題為“我是財商小達人”,旨在幫助小學生了解基本的理財知識,培養理財意識和能力。分享圖書包括《酷小孩系列·給我零花錢》和《財商啟蒙童話》,通過趣味故事和實用技巧,引導孩子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學會合理分配和使用零花錢。此外,金九福錢幣博物館也為學生們準備了貨幣通識分享課,暢談“刀幣為何流行于戰國”“交子如何推動經濟發展”等話題,寓教于樂,讓每一位同學都感到不虛此行,收獲滿滿。
“行走的閱讀”是南昌市圖書館近年來推出的一項館校聯動公益活動。通過“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的深度融合,引導少年兒童在實景中感知文字的力量,在實踐中深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在未來,南昌市圖書館將繼續推出更多類似的公益活動,為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朱曉暉